4月18日晚第一集《腳步》首播,吃貨們放棄了周五聚餐的機會,九點準時坐在電視機前,手拿一碗白米飯,就著電視里播放的美食畫面,過足癮。電視中的美味還未到舌尖,但食物中夾雜的親情和愛情已然到達心間。
  吃的不僅是食物 更是感情
  四川人老譚離開家鄉在秦嶺養蜂期間,最愛吃妻子自製的愛心豆花,就為了吃這一口豆花,把自己的壞脾氣都收斂了,變成了一個懼內怕老婆的老公。山東有個爺爺為了給孫女做煎餅,自製土竈,研磨白薯乾等五穀。而攤煎餅的背景音樂是與奶奶的拌嘴,甜蜜溫馨,像是回到小時候,在爺爺奶奶的拌嘴聲中,等待溫馨的午飯。
  在西藏,哥哥為了給弟弟一份甜蜜的禮物,爬10層樓高的大樹,小心翼翼地在樹枝間行走,花了4個小時,只為獲得那蜂蜜的甜美和家人臉上洋溢的幸福。浙江一位充滿愛的父親,用五年時間練就絕技(20米外精準投釣),在海灘上快速準確地抓跳跳魚,因為這是他的女兒最愛吃的。還有出海捕魚的夫妻,因妻子虛弱暈船,丈夫特意為她做海蟹面後才開工,二十年來均是如此。
  總而言之,伴著純真的愛情和親情,聽著熟悉的調侃,一碗美食表達的就是“愛”。
  逆時代標準 天然和耗時才是最好的
  菜花菇的老漢,花幾個月時間烘乾天然小花菇,卻因為賣相不好,只能把最好的野味留給了自己和家人。爺爺為了給孫女攤煎餅自製土坳子,自磨麵粉,加上自種的大蔥,這遠不是早點攤上的煎餅果子能代替的。機器化收割時代,麥客(割麥人)親手割的麥子與機器收割的已經無異,誰人知曉臊子面里的麥子是手工的呢?物流發達的時代,食材的運輸速度快了,但我們追求的卻是那份“慢”和時令,天然的味道才是最好的。自家的魚醬和超市流水線生產的魚醬不可比擬。
  集體的力量 為做魚醬全村人出動
  貴州一家人趁著父母從廣東打工回來的機會,去做稻花魚。全村人都到小河裡抓扒岩魚,上自80歲老婆婆,下至10歲孩童,享受著集體勞作的快樂。做魚醬的時候,媽媽在一旁看著兒子操作,這不也是一種傳承嗎?
  但幸福是短暫的,不久後父母還要出去打工,遠走的媽媽,隨身帶著的是一壇家鄉的魚醬。
  廣告投放精準 美食訂單、雞精先後出場
  《舌尖》大熱,中央一和中央九平臺的廣告做出了調整,有能夠幫助主婦們烹飪的廚具,還有網店推出的美食訂單,這時候太太樂雞精也來捧場。它難道不知道看舌尖的小伙伴們是不滿足於雞精的麽?
  回顧全集,“腳步”加快或是放慢。物流加快了食材到達食客面前的速度,但我們更愛那經過長時間準備的自然風味。因為在現代物質發達的年代,更難獲取的是那種情感,更期待的是久別重逢的親人;集體勞作的快樂;和家人間通過食材表達出的情感。就像一位香港美食家所說,烹飪的訣竅是“愛”。
  《舌尖2》共分為《腳步》、《心傳》、《時節》、《家常》、《秘境》、《相逢》、《三餐》,第八集則為拍攝花絮,每集50分鐘。鳳 凰  (原標題:未上舌尖 已到心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ydhunshg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